首页/信息公开/法规文件/部门文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年“12·4” 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0日    信息来源:法治兵团    编辑:门烨辉
【字体:    】   打印本页    
作者:兵团司法局

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现结合兵团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二、活动时间

12月4日至10日,为期一周。

三、重点宣传内容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履行兵团职责使命、疫情防控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主题活动

(一)开展宪法进机关活动。各师市、各部门要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等,结合实际举办重温宪法誓词活动。通过兵团干部网络学院对兵团全体公职人员开展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增强公职人员宪法法律意识。各师市、兵直各部门要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进行旁听庭审,感受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开展宪法进校园活动。开展“法治副校长讲宪法课”活动,重点讲解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性侵、预防校园霸凌等内容。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通知》,组织兵团中小学生开展宪法诵读、诗歌朗诵、心得分享等活动。各中小学校灵活开展宪法晨读、国旗下讲宪法、宪法知识演讲、宪法手抄报、宪法法律知识测试等活动,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国家意识、规则意识。

(三)开展宪法进企业活动。紧扣企业普法需求,围绕企业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面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发挥企业律师作用,开展线上宪法法律讲座。积极征集企业涉疫情有关法律需求,摸排涉疫情矛盾纠纷,提出应对措施或合理化建议。

(四)开展宪法进连队活动。扎实开展群众法治大培训,在宣传周期间,集中对宪法和民法典进行宣传教育培训。用好《以案释法——国旗下学法》系列读本,结合群众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开展以案释法,全面增强职工群众的宪法意识。组织开展“我和宪法合张影”活动,让宪法更加贴近职工群众。开展宪法知识竞赛、宪法小品、宪法微视频创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开展宪法进宗教场所活动。聚焦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对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宪法教育。加强国旗法、国歌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宣传。宣传周期间,在宗教场所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六)开展宪法进公共场所宣传活动。各单位要利用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车载视频显示终端等在公共场所播放宪法宣传标语、宪法主题图片、“宪法实施40周年”优秀微视频作品,在公共场所宣传栏、广告栏等地张贴宪法宣传挂图,在主要路段、机关单位周边悬挂标语。

(七)开展宪法进网络活动。通过“法治兵团”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网络平台,开展兵团“宪法宣传周”新媒体展播活动,广泛展示兵团各级各部门开展宪法宣传取得的成绩,职工群众学习宪法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机关部门执法司法活动中的典型案例、普法活动中的感人故事。开展宪法知识有奖答题活动,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宪法宣传的积极性。分批次展播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兵团总决赛优秀作品,展播法治大培训、法治大宣讲期间创作的法治动漫、法治歌曲、法治小品、法治微视频等内容,引导兵团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推动各项活动取得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宪法,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要牢牢把握宪法宣传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防止错误思想言论和有害信息传播。

(二)落实普法责任制。要把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作为推动落实兵团八五普法规划的重要载体,作为履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要举措。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司法和执法机关要组织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通过以案释法弘扬法治精神。兵团各类媒体要精心策划,在重要版面、时段推出宪法宣传专栏专题,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及时报道兵团宪法学习宣传活动情况,扩大宪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坚持面向基层群众。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善于运用不见面、不接触的方式,创新开展活动,推动宪法宣传向基层延伸,走进千家万户,让职工群众对宪法法律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能认同、能遵守。要着力提升实际效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