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司法局带着价值万元的各类法律书籍255册向六十九团“润疆书院”捐赠,受到该团职工群众、居民热烈的欢迎。
据了解,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在法治文化示范阵地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拓展建设成果,着力提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功能作用,打造职工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圈,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
多点发力,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近年来,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高度重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打造了一批接地气、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阵地,2022年底,师市辖区实现了每个连队(社区)至少建有1个法治文化阵地,为法治文化传播和沉淀提供抓手,切实增强了法治文化的润泽熏陶作用,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休闲中提升了法治素养,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筑牢根基。截至目前,师市及18个团场分别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室、法治图书阅览室、法治图书角、法治文化大舞台、法治普法小广场等29处,师市203个连队(社区)个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因地制宜新建或在原有的公共设施基础上植入法治元素,以图文并茂的法治橱窗、法治文化宣传栏、法治文化墙等形式拓宽法治文化宣传,紧密织绘师市法治文化阵地网络。
因地制宜,突出法治文化阵地“特色性”
在全面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重点突破打造极具地域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师市司法局将可克达拉市人民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推进法治文化与兵团文化有机结合,将兵团精神融合到法治阵地建设中;68团法治公园中注入大量法治文化元素,在飞雕、法治长廊、宪法宣誓牌、绿地标识上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片讲述与老百姓日常相关的法律知识;72团依托红军团博物馆,打造党建与法治相互融合的精品法治文化阵地;73团8连在5000亩地林果园区旅游基地中打造500米的普法长廊;74团法治文化广场通过建造一批实用性强的基础设施,大大方便了广大职工群众在晨练、游玩中学法;77团在夜市中建设中巧妙地将法治元素融入,打造师市第一个法治夜市。
整合资源,强化法治文化阵地“示范性”
深入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档升级。2022年11月,司法部、民政部公示拟命名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师市63团16连上榜。63团16连结合连队(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将法治元素融入连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窗口、连队(社区)文化阵地、长廊等阵地,明确每一个法治文化阵地有职责制度、有责任单位、有责任人、有宣讲员,做好定期维护更新,使宣传阵地常看常新,促进普法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的教育引导作用,按照群众需求开展精准普法,高标准的法治文化阵地和高质量的法治文化活动为引领带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注入新活力。
立足需求,坚持法治文化阵地“实用性”
师市立足实际,紧密结合“八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将法治文化阵地作为扩大法治文化覆盖面的有效载体,师市在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前利用调查问卷、职工群众法治培训交流等形式问需于民,充分考虑群众的实用性需求和文化需求,将法治文化理念与环境绿化、职工群众娱乐活动有机融合,将有形的法律条文变成无形的文化熏陶。各团场主动“盘活”法治阵地,利用法治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法治文化活动,邀请村民广泛参与法治文化汇演、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书画展览、以案释法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增加群众与文化阵地的互动频率,提高文化阵地的利用率,将文化阵地真正延伸到最基层。2022年以来,师市及各团场组织在法治文化阵地内相继开展“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等各类普法活动共计670余次。
下一步,第四师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师市中,不断深化法治为民新举措,探索法治宣传新形式,切实形成多元化的法治宣传格局,以法治文化促进辖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