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职工群众法治意识,充分发挥返乡大学生在法治宣传中的生力军作用。近日,三十七团司法所联合平安法治办、团委等部门发起“青春向党 法治护航”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大学生变身为普法志愿者,带着年轻人的青春活力,走进田间地头、小区商铺、连队社区、职工群众家中,把法律知识变成“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家常话,让法治的阳光洒遍基层每一个角落。
田间地头开“青春讲堂” 土话讲法接地气
“大叔,借条和欠条差得远呢,我给您举个咱连队的例子就明白了!”
烈日下的地头边,返乡大学生们蹲在职工身边,手里的法律宣传手册被晒得发烫,嘴里的话却像凉风一样清爽。他们专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里关于土地流转、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相关的条文,把“土地流转”“民间借贷”这些词儿,换成职工群众天天说的家常话,再配上身边人遇到的真实案例,一下子就把法律讲活了。
职工陈大叔听完直点头:“这些娃娃讲得不一样!全是咱能听懂的实在理。”针对连队常见的土地纠纷、干活儿起争执这些事儿,返乡大学生们更是拿出“年轻人的较真劲儿”,不光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讲清楚,还手把手教大家怎么找调解,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观念悄悄种进群众心里。
商铺里的“青春宣讲员” 巧解商户烦心事
在百胜小区商铺前,穿红马甲的大学生们像串亲戚一样挨家进,商户们一看是“自家娃娃”,都笑着拉他们坐下。
“老板,最近有没有接到说‘退款理赔’的电话?我给您演演骗子咋说的,您就知道咋防了!”
大学生王婷婷拿起宣传单,当场模拟起诈骗话术,学得惟妙惟肖,逗得店主们直乐,听着听着就把“三不原则(不轻易、不透露、不转账)”记牢了。
这群年轻人最懂商户的心思,知道个体户怕用工出问题、怕经营踩红线,特意准备了“定制版”法治大礼包,劳动合同模板是他们对照法律条文改了又改的,涉企执法回访清单是熬夜整理的“避坑指南”,连讲解都带着年轻人的直爽——“有啥不懂的直接问,我们手机24小时开机!”
“青春版”普法课堂 把法律讲成孩子的好朋友
在团场“七彩假期班”里,返乡大学生们的“哄娃本事”全用上了。讲反校园霸凌,他们不念法条,而是拉着孩子们演情景剧:谁当“小霸王”,谁当“保护者”,演着演着就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里的自我保护知识教给了孩子们。“谁是卧底”游戏里藏着法律关键词,漫画书上画着安全小知识,连提问都带着年轻人的俏皮:“答对的小朋友,哥哥姐姐请你吃冰激凌!”
“大哥哥大姐姐讲的故事比动画片还有意思!”孩子们举着小手抢着回答,法治的种子就在这欢声笑语里扎了根。大学生志愿者们不光讲课,还陪着儿童写作业、做游戏,法律知识里裹着的关爱,让孩子们打心眼儿里信服。
青春担当显身手 法治星火青年传
“以前认为在学校学法律是纸上谈兵,现在站在家乡的叔叔阿姨们面前,才知道普法要讲他们想听的、懂他们需要的。”返乡大学生冉娟娟擦着额头的汗说。12名大学生志愿者脚不停歇,累计服务群众80多人次,发了200多份“量身定制”的普法资料——给种地的带土地纠纷案例,给开店的发放防电信网络诈骗手册,给家长们发放未成年人保护知识资料。
年轻人的法子就是多:他们对着手机当“法治主播”,用短视频讲身边的法律事儿,配着流行的背景音乐,发到微信群里,乡亲们刷着手机就把法给学了。“这些娃娃脑子活,讲法不枯燥,我们爱看!”个体工商户李大姐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下一步,三十七团金山镇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搭建青年参与法治建设的广阔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带着他们的“青春普法经”走进连队和社区,用年轻人的方式讲好法治故事,让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