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〇团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因工地受伤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当事人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难题,促进了纠纷源头治理,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
用心深入调查 架起沟通“桥梁”
买某是三〇团双丰镇某公司项目部的一名工人,5月3日,他在工作区进行机器操作时,因穿拖鞋不小心滑倒,左脚被机器砸伤。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孙老板将买某送往铁门关市人民医院救治,诊断结果为跟腱断裂,住院治疗了30天,此期间的治疗费用、陪护费用、餐食费用均由孙老板支付。
7月3日,买某出院在家中疗养期间,其家属与孙老板就后续赔偿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买某一方认为,跟腱断裂是在工作时造成的,项目部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要求赔偿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后续治疗费等各项费用共计10万元。而孙老板则表示,虽然愿意承担一定责任,但伤者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操作不当穿拖鞋的情况,不应由项目部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费用,只同意赔偿2万元。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激化。
听了买某的陈述后,三〇团司法所立即成立了调解工作小组,由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张维丽负责处理此案。调解员首先对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了详细调查,收集了相关证据,包括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事故现场照片等,并向在场工友了解情况。经过调查取证,考虑到买某家庭困难,背负外债较多,司法所决定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个性化解决方案。
用力多方协调 高效沟通促双赢
随后的1周时间里,调解员不怕“跑断腿”“磨破嘴”,反复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一方面,向孙老板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工地作为雇主,对工人在工作期间的安全负有保障义务,若因工地原因导致工人受伤,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另一方面,也向买某及其家属说明,在工作中工人自身也有注意安全的义务,如果自身存在一定过错,可能会适当减轻雇主的赔偿责任。经过多轮讨论,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项目部一次性赔偿买某后续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各项费用共计33000元。孙老板当场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一次性付清了赔偿金。
用情持续跟进 点亮希望“明灯”
“没想到这笔赔偿款这么快就到账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让我这个家获得重生。”在调解室里,买某紧紧握住调解员张维丽的手,眼中闪着泪花。
三〇团司法所用心、用情、用力地调解,为买某等弱势群体带来希望。司法所在预防潜在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中勇于担当,找准解纷突破点,采用“三用”调解的方式,实现多赢,为劳动者撑起了维权保护伞。